第三十六章 环岛之行(2/7)

发南洲的士兵们解解闷,而不是有人道主义的怜悯之心。

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华人的同化能力比那些白人要强的多了。

白人几百年都同化不了土人,黑人,美国到了二十一世纪依旧被民族矛盾困扰。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化,他们不同民族根本无法融合。

相比华人,在同化方面他们落后了几百年都不止。

先是利用他们的劳动力,然后通过挑拨离间减少他们的男性,同时利用联姻让他们的女性跟华人生孩子,这样几代之后,纯种土人的数量就会剧烈减少。

当这些人一个个都用筷子,都说汉话,写汉字的时候,自然就变成了一个民族。

白人无法同化其他民族,不是因为肤色,不是因为民族融合,更主要是白人从来不肯给其他肤色的人同等的教育,还有就是信仰的排外性。

他们想要保持自己的优势,人为地制造隔阂与等级,最后反而害了他们自己。

而信仰也是其中只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他们的排外性,导致了其他肤色的人只能在自己的民族性面前寻求寄托,又人为地制造了对立。

但是东方自明朝初期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包容性文化和信仰的交融,就成为了最先进的文化制度。

而这一点,由于西方社会在信仰和文化方面的剥离,使他们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文化融合。

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在思想性方面绝对是东方文化先进。但是在拓展性方面,却是西方文化更先进。

因为儒释道的三教合一,形成了一种圆满的自我循环的系统。在大一统的思想桎梏下,就缺少了颠覆,缺少了怀疑认知,也导致了除了思想上,其他应用学科的落后。

而西方在文化和信仰方面的人为剥离,形成了文化方面的活跃,思想方面的封闭,也造成了后世社会的丛林法则。

在以前,朱瞻基一直认为西方的那一套是对的。

但是来到这个世界,随着他对文化,社会方面的了解,他发现了东方文化的优越性。

这个世界不必非要是对立的,竞争的,也可以是融合的,互补的。

朱瞻基利用东瀛人当劳动力,在南洋搞汉化政策,实际上都是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

当然,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也要区分不同的方式,不能拿一套框架来套用所有地区。

这也就是说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不能在乎用一种方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六章 环岛之行〗地址https://wap.bqg22.org/70/70495/28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