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争道入巷(1/2)
第三章:争道入巷
牛车外一阵喧哗,谢安醒来观察到底生何事。??? 书工作,孔严虽口中喊苦,却异常得瑟。
因为当今的司徒是王导,琅琊王氏家主,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孔严与谢奕两人年纪相仿,在少年时已结识,现在看来是旧怨积累,久不相见,你一句我一句,暗暗有了火药味。
都是门户惹的祸。
东晋时没有科举,选拨人才全靠九品中正制,门户高低直接决定大多数人的命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
同是士族,同是七品官职,孔严在京师权臣身边为官,而他谢奕只能外放小县,相较之下,谢氏在士族的地位之低。
也难怪大哥要争道了,免得旁人认为谢家刚失了一位江左名士,就以为后继无人,妄想能将谢家再踩低几分。
谢安在前世去过一次南京,但那乌衣巷是现代人重修过的,被当作了旅游之所,狭窄得很。
东晋时的乌衣巷可谓是一个贵族居住区,装下南渡各家士族的大宅,就算是刚刚入了士族阶层的谢氏住宅也占了将近十亩地,差不多就是后世的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吧。
这些都是大哥告诉他的,江南宅院多园林景致,但谢家没富裕的钱修整建筑,人口又不多,大宅里空落落。
谢安从车帘缝中望见乌衣巷的巷口,有卫兵把守相当于门卫了,这里住的都是权臣世家,出入总要照应着,
建康城在东吴孙权时开始经营,那时的乌衣巷还是禁军驻扎之所,因禁军着黑色军服,所以才被称为乌衣巷。卐 雅。
看来外放剡县的日子,除了审案管理地方事务,话痨大哥可真真憋坏了。
“无奕虽不才,但我家三弟,四岁初成行书,诗文亦踏入门径……”
大哥你这个炫弟狂魔啊,谢安不禁扶额。
“待我家三弟行冠礼、评品时,定然不会如你我这般才区区七品呐!”
大哥所说的品评是指九品中正选官制,除了家世是最重要一环,才德也很重要,毕竟东晋初成,是急需人才的时期。
而且,这个时期的人也很看重长相。
比如卫阶、潘安等美男都是因美貌而扬名,但人家才学也不低啊,可后世大家只记住了他们的美貌。
真是一个看脸拼爹的年代,跟自己前世并没有什么区别。
若生在寒门,想要在这东晋初年立足,活脱脱是要来一出草根逆袭的戏码啊,再加上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啊……
咳咳,打住打住,谢安不再胡思乱想,看着嘴炮正激烈的兄长,伸出小手拍了拍他的肩。
小孩的力气宛如幼猫落在猛虎背上那般轻柔,不羁如谢奕立马也声音小了几度,“阿狸,怎么啦?睡好了吗?马上就到家了。”
等你吵完,夜宵都没得吃了。
谢安心中腹诽着,口中却是用小孩清糯的嗓音道:“阿兄,我想起还未曾给寄奴侄儿买手信,再者我刚睡过朱雀桥,现在想先去桥上看看秦淮雪景,整整衣冠再去拜见父亲。”
寄奴是谢奕的长子,比谢安小一岁,起初他听到这个名字还吓了一跳,以为是历史上纂晋立宋的刘裕刘寄奴,后来才知是侄儿的小名,因为一出世就身体虚弱,用奴字用做小名是取小孩贱命好活之意。
想来谢家族人的体质都不怎么好。
伯父谢鲲壮年去世,而子侄辈幼年体虚,谢安这一路都在感冒,喝药如喝水。
大哥一听他的话,稍稍一怔,当即也不理会孔严,驱着车就往回走,去往最近的西市。
谢氏兄弟这行为令一旁车上的孔严心中不大痛快。
没辩出个胜负,实在不甘,而且他闻谢奕夸赞谢家三郎的话,又听那小孩在车中出言止住两人的辩斗,明摆着是用谦让的姿态,让他孔家的车先进巷。
这番举动若是大人做出来,会让他当成是退让之举,但由这年方四岁的小孩做出来,倒是令他刮目相看了。
而且,这不是明着摆了自己一道吗,若是先进了,自己岂不是要落得个不如孩童谦逊有礼的话柄?
进退两难啊!
谢家三郎,我倒要等着你回来!
孔严越想越有趣,干脆就不挪窝,依旧在巷外等着,让守卫和路人感到奇怪万分。
可惜他等了半晌,也没等来谢家的车,倒是等来另一个邻人。
这位邻人名叫桓彝。官衔是散骑常侍,因平定内乱有功,刚被封万宁县男,人逾中年,勉强跻身入江左八达之列。
倒不是什么高门贵族,孔严心想,但因对方是八达之名,又是长辈,他准备让道,也算是循了礼制。
可桓彝知道他在等谢家兄弟,也不愿走了,抽出一张纸来,递给他看。
孔严挑眉,“这是何物?”
桓彝笑道:“彭祖不如品评看。”
彭祖是孔严的表字,他接过黄麻纸,见前面两句是未曾读过的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仙灵花圃
我当鬼差的那些年
飞上枝头成
开棺有喜:冥夫求放过
江湖之非常系统
谍海沉浮
都市巅峰雄首轩辕霆
兰帝魅晨系列之饮
断剑武神
斗罗:破魂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