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目标(2/8)

是户部尚书,也是朝廷里面最忙碌的堂官,而且户部是务实的部门,遇到那些只会务虚的官员经常误事,他是最反感的。

相反,礼部尚书吕震这个人虽然是个心胸狭窄的能干之辈,但是他坐的位置就不允许他随意开口。

他个人赞同改革,但是他却不能直接支持朱瞻基,反而要给改革泼冷水。

他在点评中表示了对改革的期盼,但是同时希望不要操之过急。

因为大明的教育系统,官员选拔机制,都事关重大,不能贸然改革,只能循序渐进,看一步走一步。

如今兵部是黄福在主持,他是铁杆的太孙党,当然是积极回应了朱瞻基的讲话。

他认为用文臣主持兵部不能变,但是所有的文臣,都应该下放到军队去锻炼几年,了解了下层的运作,然后再到兵部任职才合理。

而且,他立刻做出决定,将兵部五品以下的官员,轮流分派全国各地的军队去锻炼三年。

刑部的顾佐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赞扬朱瞻基的《少年中国说》上面来,他不遗余力地鼓吹朱瞻基的这篇文章写的大气磅礴,立意深刻,将会成为指导大明发展的明灯。

对于官员改革,他只是寥寥几句,认为官员专业化的培训和选拔,能极大的加快官员的工作效率,刑部将会全力支持殿下的改革之想。

还有工部,他们一直是朱瞻基最亲信的部门,因为朱瞻基的扶持,他们的名分虽然依旧在六部之末,但是他们的规模已经是六部之首。

如今的朝廷,除了军队和內监,工部已经是第三大部门。

他们对官员专业化是最支持的,因为一个不懂技术的官员如果到了工部,恐怕没有一点贡献,只会拖累本职工作。

大理寺,都察院,通政司等部门的主官,也都在邸报上面进行了发言,虽然对教育改革有些疑虑,但是他们都是大力支持官员专业化的。

像吴中这个建筑专家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十个月的时间,连一个死刑都没有判。说好听点是心善,说难听点是糊涂。

把一个外行人放在一个不合适的位置,对朝廷的影响,比一个贪官还要严重。

任何人都能看出官员专业化的好处,但是以前为什么没有人做?一个是成本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百官学的都只有儒学。

学的都是一样的知识,然后当官就是根据以前的经验来照章办事,所以根本不在乎这个官员懂不懂。

因为真正的事情都不是官员在做,而是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八章 目标〗地址https://wap.bqg22.org/70/70495/42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