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设(2/8)

说,整个应天府的人口超过了一百五十万。

这可不是后世有高楼大厦的城市,如今的百姓大部分住的都是平房,而且文武百官居住面积都是超大,导致百姓居住越发拥挤。

夹江工业区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应天府的住房紧张,因为许多百姓去了那里做工,就都主动搬出了城。

但是,应天府的住房和公共用地依旧越来越紧缺。

五月的时候,宋礼就上书,向朱瞻基汇报了这一情况。

经历过后世的房子炒作,朱瞻基当然知道应该如何控制这一情况。

首先,他就下令今后应天府的房屋,所有建设要统一规划。

有了水泥,有了预制板,现在的大明建设五六层的房子一点困难也没有。

但是困难的是配套设施,比如上下水。

没有上下水,百姓如何用水?如何做饭?如何冲厕所?

蒸汽机的出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想要普及却很难。

住楼房的,肯定都是穷人,指望穷人买一台昂贵的蒸汽机,专门用来上下水,是不可能的。

但是,衙门可以。

工部专利司原本只是个小衙门,但是这几年来,发展成为了一个吏员近千的大机构。

不算在各个府城的吏员,光是在京城,就有差不多五百人,负责着各项事务。

工部在工部衙门给他们安排的一个小院,连人都站不下。

而且,越来越多的资料也需要一个地方储存,所以专利司申请了多次,想要工部允许他们建一个新的衙门。

但是这件事可不是那么好操作的,朱棣对专利司的事务不熟,一直认为这是朱瞻基胡闹的一个敛财衙门。

既然是敛财的,当然是越省钱越好。所以,专利司的神情自然被驳回了。

一直到朱瞻基回来,刘杰跟他提了实际困难,朱瞻基才有心思准备将应天府统一规划,建设一座新城。

居民区现在还不好改建,但是占据了半个城市的朝廷各大衙门,却是可以先改建的。

一个衙门弄一台上下水的蒸汽机,并不算负担。何况到了冬天的时候,这台蒸汽机还能提供暖气。

抱着应天府的地图看了几日,又将吴中,卡尔索利他们叫了过来,对应天府整个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朱瞻基决定,大兴土木,重建应天府,第一步,就是改建朝廷的各大衙门。

以前的房子全部都是平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设〗地址https://wap.bqg22.org/70/70495/41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