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变化(2/5)

,打仗也要听他们的。这种外行领导内行,也彻底让东方古国进入了黑暗时代。

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代,读人的地位虽然高一点,但是也没有高到哪里去。

所以这个时候,给他们一个能出头的机会,他们还是很乐意的。

想通了这一点,朱瞻基也开心了起来。他这次带了两三千文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人。

这些人对未来还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所以不愿意留在蛮夷之地。朱瞻基也只能用两三年的时间来让他们效力,然后优先提拔来引诱他们。

但是如果整个民间都兴起了文人外迁任官的风气,那么以后的南洋地区,儒家大兴并不是梦了。

有儒家到南洋跟绿教打擂台,朱瞻基也不用担心南洋各国全面绿化,甚至还有可能将他们的生存土壤全部消除。

毛巡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大明最近的消息,也给朱瞻基带来了他又多了几个孩子的消息,还有后宫嫔妃们给他写来的信。

不过朱瞻基并不是一个在乎男女情爱的人,这些消息也只是让他心情高兴了一番。

“李亮……”

“奴婢在。”

“将我侧后方那座小楼收拾出来,让毛中官安顿。”

“金阔。”

“老奴在。”

“将我大明与南洋各国贸易货物与毛中官交接,并将银币与金币入。除金币封存,银币全部在南洋各国兑换出去。”

南洋包括印度一带,都是盛产黄金而少白银。这里的人们更认同白银作为货币,因为一两黄金就能兑换十两白银,对他们来说,这是赚了。

而对大明来说,以十比一的比例用黄金来兑换白银看似亏本,因为大明现在国内的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还是一比八。但是黄金产量低,白银产量高,长期来看,是值得的。

何况,现在的两边贸易更多是以货易货,就是亏一点,无非是贸易的利润少了百分之十多一点。但是相对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两百的利润,亏一点也是划算的。

以后的石见银山会有几十亿两的白银出产,这对大明来说是一本万利。

只要南洋各国接受了以白银作为贸易货币,以后南洋的黄金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

“刘万……”

“奴婢在。”

“唤大明银行的代表见驾……”

金阔一马当先带着毛巡来到了为他安排的小楼,面对毛巡,他并不需要刻意笼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变化〗地址https://wap.bqg22.org/70/70495/27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