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银元(2/4)

,他们财大气粗,要了足足有两里地的江堤,安装起来了近百架水车。

所有的厂房都是依江而建,青砖围墙,有点像后世的五六十年代修建起来的国营大厂。

再往上游就是禁区了,进出都有水师的将士把守,这里主要是工部的水车研究中心。如今的水车各项功能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而尝到了甜头的工部安排了最少数百工匠在这里做各项研究。

这里其实不适合搞研究,在朱瞻基的计划里,这里以后都将会开发成工业区,真正的研究,应该放到江心岛上去。

有水师在哪里驻守,没有人敢随意上岛。

那边现在还在等水泥生产,目前水泥的生产供不应求,所以江堤的固化工程进展缓慢。

不过这件事朱瞻基也不急,只要他已经推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基础,后面其实就不要他操心了。

因为看到了利益,任何人都有足够大的干劲儿。

他需要做的,只是引领一下发展方向就好了,然后偶尔指引一下一些新技术的进度就足够了。

锻造厂与浇铸厂位于工部研究中心的下游位置,属于內监的产业。这里是八座几十米长的大仓库。靠江边的是车间,然后有个大院子,里面堆满了从淮北那边运过来的炼好的焦炭。

这里只有一座炼钢炉,还属于是试验性质的,其余的全部都是炼金和炼银的炉子。

无数的散银会在这里被熔炼,变成一个个五两,五十两的银元宝,然后再供应给朝廷作为流通或者赏赐用。

在金币银币还没有研制成功的时候,这些浇铸任务还不能停止。

因为距离京城太近,这里并没有设置炼铁炉。马鞍山的铁矿还没有被发现,朱瞻基也无心去开发。

目前这里用的铁,都是在大冶被炼成铁锭。然后通过长江顺流而下,直接运到这里以后,再进行二次炼钢,或者是试验其他高强度钢。

比例超过百分之十三的锰钢,就是在这里被试验了出来,然后工匠们一点一点利用蜡蚀和锉刀,磨具,制造出了钱范。

所有的钱范一开始是多人共同制作,但是最后一步的打磨,全部是工部一位今年已经五十一岁的的叫孟双全的老工匠独自打磨出来的。

目前已经做出了四个锰钢钱范,每个钱范上下两面,同时可以锻压出四枚银币。..

银币的正面是朱棣的清晰侧面像,上面是大明帝国,下面是黄帝历纪年,左边是麦穗,右边是稻穗,四周还有一圈锯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二二章 银元〗地址https://wap.bqg22.org/70/70495/13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