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2/4)

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

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援助东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杀一百七十人。

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急于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战,给以报复。

误杀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主动提出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

然而,郑和怕一旦大开杀戒,沿路西洋各国恐惧大明前来侵略,之后又得知这是一场误杀,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决定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这一事件。

六万两黄金,这可不是一笔小钱,郑和不能做主,派了一艘船返回大明,通报此事。

朱棣大方惯了,闻知此事,本来准备大手一挥,取消对方的赔偿。但是恰逢他在观阅朱瞻基写的一篇内圣外王论。

朱瞻基已经蒙学三年,在朱棣的默许下,开始下一阶段四书五经的学习,同时有两个道家师父,也免不了学一些老庄思想。

而他手上恰好拿的就是朱瞻基写的庄子天下篇中内圣外王论,这相当于是一篇命题作文。

一般的学子,看到这样一篇命题作文,肯定会以己身来阐述论题,由人望,克制,礼仪来写道德修为,然后再以各种道德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

而且在一般的儒家学子眼里,首先看到的内圣。

但是朱瞻基这一篇却反其道而行,直接以外王为主题,并且不写己身,直接写谋国。

这样一来,这篇论文的格局就大了无数倍,但是恰好也正符合他的身份。

才入学三年,写论有早,但是对这个孙子,朱棣早已不把他当普通人看待了。

这篇论虽然用语有些白,平白直叙,但是言简意赅。朱瞻基不从经济,而是从政治角度分析了经贸往来对大明统治,对周边各国施加影响的重要性。

并且以内圣外王这个中心,表露了大明对待国民和异族应该区别对待的思想,内施圣道,外施王道。

朱瞻基年方九岁,入学三年,能够写出这样一篇论,已经让朱棣不能在要求更多了。

既然赞同孙子的思想,那这个时候自然也不能拆他的台,所以他沉吟了一阵吩咐:“拟旨,接受麻喏八歇国西王赔偿,运回被杀将士骨灰,发归乡里,重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地址https://wap.bqg22.org/70/70495/12_2.html